top of page

台南震災

  • wildwalkingstudio
  • Feb 10, 2016
  • 3 min read

1月30日辦完「土地‧人‧家 檢討臺中過度重劃」的論壇後,又接著參加三場政府舉辦的大型會議,包括由大肚山學社和文山社大主辦的臺中場國土計畫研討會、營建署全國區域計畫修正案的政策環評公聽會、臺中市區域計畫公民圓桌會議,加上準備工作室的評鑑,還有下一個展以及論壇後議題的追蹤,最近忙的不可開交,故論壇的會議紀錄和影片還有一大半尚在整理中,抱歉請大家耐心期待一下,回想那天近100人來參加論壇,還有來現場幫忙的朋友,謝謝你們的鼓勵讓我們更有信心追下去。

趕工之餘還是要追一下台南的災情,這個地震讓大家不好過年,但大家可以細心觀察這次在網路平台和社群間所傳遞的消息和討論,相較於過去災難發生時集中在電視媒體報導的內容,有愈來愈多人重視專業了,仰賴民代或名嘴才能知道的資訊愈來愈少,民間團體、專家和專業(學)技術團體的發聲,讓許多資訊可以快速交流、互相導正,這是臺灣歷經多次災難後的進步,或許也是由於政府時常讓人不信任而累積的改變。

這幾天由於維冠大樓倒塌的災情消息,讓政府和民眾都開始關心起建築物的耐震安全問題,土壤液化、盆地效應這種專業的東西其實不會太難懂,但講到最後,民眾最簡單想知道的,大概是自己所住的區域和房子究竟能耐得住幾級的地震?一定規模以上的地震在不同地質和地形的區域又會發生什麼事?如果不能避免,那該做好什麼準備?

探討這些問題前,首要了解的是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於「建築物的安全」管理到什麼程度,以及提供建築物安全判斷的技術和資訊是否足夠並且被整合,這些問題無法在本文中獲得解答,而是必須靠民眾對地質、災害的關心,主動向相關主管機關詢問,透過一人一信或打電話,讓政府知道民眾對這些資訊的要求,才能促使相關政策的產生。

Google一些關鍵字後可以發現在921地震後,政府投入大量的研究經費,其中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置了「全國強震測站場址工程地質資料庫」,聽名稱就覺得很厲害,其歷年鑽探調查結果成果統計(只看到2000年到2009年)中,中部地區含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等縣市,共有159個測站,台中共有15個,其中大多在舊台中縣區。

但沒有一個縣市的測站數完成率是100%,而完成率最高的是雲林縣,其次是嘉義縣市和花蓮縣市,921大地震受創最嚴重的南投縣和臺中縣市的測站數完成率是65.2%和52.5%,其中臺中縣市有10個區未調查,含和平、外埔、清水、梧棲、大雅、潭子、大肚、南屯區、東區、西區,而目前相關網站上仍看不到2009年後的全部測站資料。

除了地質資料以外,內政部營建署有建置「災害後危險建築物緊急評估資訊系統、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資訊管理系統」兩套系統,但網站很簡陋,感覺不受重視很久了;此外,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針對建築物結構安全,開發了一個快速評估的工具,透過建置「街屋耐震資訊網」,讓民眾可以簡單評估建築物結構是否耐震,但網站功能仍不完善。

講這些並非要讓大家緊張,而是要讓大家一起跟政府要資料,相關的單位如中央氣象局、中央地質調查所、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而關於建築物防震安全的評估和檢查,大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向以下幾個單位反應,並留下聯絡資料,要求政府給予回應,並鼓起勇氣追蹤下去,如內政部營建署、縣市政府的建築管理工程處(或科),有獲得具體消息的話,可以寫臉書文章讓更多人知道,也歡迎跟我們分享。

感謝朋友的分享,關於建築物在震後的安全判斷,大家可以參考由臺北市政府印製,臺北市結構技師公會、臺北市土木技師公會、臺北市建築師公會一起編撰的「震災後住家房屋自我檢查手冊」

下載:http://www.dba.tcg.gov.tw/public/Data/11251544771.pdf

救災就讓專業的來, 災後要做的事更多,要走的路更長, 大家要有耐心,因為問題很容易被下一個大新聞蓋過去。

 
 
 

Comments


最新文章
Tags

​© 2016 by  野行耕耘工作室.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Facebook Social Icon
  • 500px-12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