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視空汙警訊,產業政策評估終失真
- wildwalkingstudio
- Jan 2, 2016
- 3 min read

2016年12月26日全國反空汙大遊行,我國不抽菸的國人死於肺炎、肺腺癌的人數愈來愈多,呼吸一口乾淨的空氣似乎不再是簡單的人權之一。
空氣污染防治法中明訂只有「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育)區等依法劃定之區域」是空污一級防制區,也就是這些區域以外(屬於人常居住的地方)是次要保護的地區,現今臺灣西部各縣市幾乎都發生PM2.5超標的狀況,而政府採取的做法是想辦法進行空污總量管制。
2007年時環保署修正通過「 固定污染源設置與操作許可證管理辦法」時,內文就說明每個事業單位要申請許可證,必須提供空氣污染物之排放種類、年許可排放量的資料,若想像各家申請許可證的單位都誠實提供資料,那如今空污的問題除了境外污染源外,其餘境內污染源的增加,又是什麼原因?
其原因大約有幾種:一是事業單位的排放量超出其申請許可的量,二是有許多事業單位沒有申請許可證(也就是未登記,無法管到),三則是總量管理的制度或技術錯誤,如今政府希望採用總量管制的方式來讓空污不再惡化,但應該先行攤開來討論的,應該是稽查的整體制度。
關心環境後受到最大幫助的人其實是自己
台灣生態學會 楊國楨老師說台灣兩百多萬年來收集了自冰河時期至今包括熱帶到寒帶的植物,光是植物種類就有4000多種,張美惠說自己以前出去玩都會注意當地有沒有好吃的東西、有沒有什麼奢華的享受,以前都不知道自己錯了,自從上了楊老師的課後才知道「台灣真的是世界的寶地」,她舉臺灣原生植物白珠樹為例,告訴大家白珠樹是日本製作撒隆巴斯的原料之一,植物真的很了不起。楊老師認為現在的教育是要讓國民過都市的生活,而不是認識我們的土地、知道怎麼去生活。
大多數的人還是不認識空氣污染,台灣肺腺癌患者愈來愈多,有呼吸道相關毛病的民眾也愈來愈多,我們只能透過空氣品質監測站的數據來認識空污嗎?
台灣護樹協會理事長吳仁邦老師用田野經驗告訴大家,從神山部落往高雄眺望,可以看到一團灰色的東西在高雄上空,而灰色物質的上方就是我們想要的藍天白雲。
遊行最後三位副總統候選人都到了現場,對於環團提出的訴求都給予正面回應,這次遊行有一群來自高雄旗山的老人家從頭走到尾、沒有人喊累,就是 反馬頭山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自救會 ,此案若通過設置,其掩埋的廢棄物包括塑膠、橡膠、陶瓷磚瓦、有機和無機污泥、玻璃、爐渣......等,將對二仁溪、高屏溪造成污染,讓高雄飲用水受到嚴重的污染威脅,遊行最後他們向同是旗山人的陳建仁表達反對設廠的訴求,但沒有獲得回應。
張美惠認為許多的環境污染都是來自錯誤的產業政策;空污只是一種警訊,而產業政策該如何制訂,是比遊行更需要每個人都參與的事。
Comments